1988年,智取威虎山剧组赴美演出,30多人滞美不归,声称弘扬国粹

时间:2025-04-04 21:09:15来源:全球视角新闻网 作者:竹影

她不仅被毛主席亲自指点,就连周总理都亲临剧场看她演出。可就是这样前途无量的艺术家,却偏偏崇洋媚外。一次赴美演出后,直接带着“智取威虎山”剧组中三十多名成员留在美国。甚至“抛夫弃子”,扬言只为弘扬国粹。直到七十岁时,才再次回到了中国。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故?齐淑芳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?毛主席指点、周总理捧场京剧奇才齐淑芳的成名之路,离不开毛主席的指点。6岁那年,她主演的《三战张月娥》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关注。主席看完演出后,认为剧情过于老套。三个男人打一个女人的设定,也不符合新时代男女平等的理念。在他的建议下,结局被改成了“降伏讲和”。毛主席的建议,让她的作品更加完美,也借着这个机会爆火。北京吉祥剧院的重演,观众们掌声激烈。民族文化宫的演出中,甚至周恩来总理都亲临现场观看。还对齐淑芳的未来寄予厚望,预言她将来必将大有作为。就连京剧界的泰斗梅兰芳,都对齐淑芳赞誉有加。齐淑芳在上海戏曲学院毕业后,很快就在青年京剧团和京剧院崭露头角。在那个戏曲兴盛的时期,她是国家重点培养的戏曲人才。也常带着弘扬国粹的任务,和戏团一起去国外表演。没想到就是这一次次的国外之旅,让她逐渐暴露了内心崇洋媚外的本性。《智取威虎山》剧组集体“叛国”1958年9月17日,现代京剧《智取威虎山》在中国大戏院首演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这个京剧的成功,不仅掀起了国内的京剧热潮,甚至在海外都声名鹊起。1988年,45岁的齐淑芳收到了来自美国的商演邀请。凭借多年的出国演出经验,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。于是带领着30多名演员,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。果不其然,在美国的演出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让当地的华人为之倾倒。甚至对京剧一无所知的外国观众,也被这东方艺术深深吸引。但与此同时,齐淑芳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。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,让齐淑芳和剧组成员的心态发生了变化。他们甚至认为,只有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国家,京剧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。这个点子也得到了剧组的其他成员的赞同。于是干脆不回国,还打着“弘扬国粹”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。“为了弘扬国粹”尽管接到上海京剧院的回国通知,齐淑芳等人却视而不见。30多名演员集体“滞美不归”的举动,被视为对祖国和人民的背叛,甚至被扣上了“叛国”的帽子。无论齐淑芳如何解释,声称自己是为了“弘扬中国文化”,都难以平息众怒。而留美的生活,难道真的就像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好?在美国开始阶段,他们在沟通和文化上遇到不少困难,生活和工作都不太顺利。即便遇到了麻烦,他们也没想过要回祖国。最初借着《智取威虎山》爆火,但毕竟对于老外而言始终小众。京剧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,在美国的受众群体有限。随着新鲜感消失,观众开始减少,剧团收入也因此下滑。入不敷出的困境,让一些剧组成员开始动摇,陆续有人选择离开,另谋生路。齐淑芳四处奔波,寻找演出机会。一代艺术名家甚至不得不降低身价,接受一些小型演出,以维持剧团的运营。还碰到了一个重要帮手——华裔钢琴家殷承宗。殷承宗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影响力,帮助齐淑芳重新获得了演出机会和美国绿卡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齐淑芳的京剧事业终于在美国逐渐走上正轨。2003年,齐淑芳带领的剧团在百老汇大放异彩,这也意味着她的京剧艺术在美国受到了广泛认可。70岁回国时隔多年,70多岁的齐淑芳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。即使她已经是一位功成名就的艺术家,在美国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地位。还成功地将京剧带到了世界舞台上。但对于当年的“滞美不归”事件,齐淑芳始终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。她仍然坚持认为,自己是为了“弘扬中国文化”,让京剧艺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芒。但这样的解释在很多人看来,更像是一种自我辩解,一种为了减轻内心愧疚的托词。毕竟当初她的选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,也给京剧艺术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。文/编辑:小阳咩咩咩信息来源:北方网——《京剧表演艺术家齐淑芳:祖国人民对我没有忘记》北方网——《京剧表演艺术家齐淑芳:我永远是中国人》新浪娱乐 2006年06月30日14:08 齐淑芳海外唱京剧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相关内容
推荐内容
热点内容